1、专业临床实力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作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南大学神经病学的成员单位,同时也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学科、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湖南省脑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病学专科医生培训基地、国家全科医生神经病学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基地、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中心、湖南省综合卒中中心及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神经遗传学组、周围神经病学组、癫痫学组和神经心理学组的组长单位。临床技术和科研成果等综合实力在省内位居前列。
神经内科专业技术团队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江泓教授和张如旭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中青年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和硕士生导师为学术骨干的创新团队。全科在编医护人员10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5人。在编41名医技人员中,有正教授7名,副教授14名,中级人员13名,包括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医学学科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人、湖南省121梯队入选人才1人、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3人、湖南省芙蓉百岗明星1人、中南大学“531”人才2人、湘雅三医院“121”人才工程5人、“至善领跑”人才3人、“精英助跑”人才6人、“汇智育才”优秀人才培育计划2人。科室通过人才引进、优秀研究生留校及国内外进修培训等措施,促进了年轻骨干学术队伍的成长,中青年学术队伍中100% 获硕士及以上学位,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并经过严格的临床和科研培训,其中12名医生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进行为期 6个月至2年的学习,掌握了先进的神经内科医疗和科研技术。团队近3年先后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项,厅级课题10余项,累及科研经费2400余万元。在JAMA neurology、Brain、Neurology、Ann Neurol、Mov Disord等高水平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IF>10 11篇,IF>5 23篇;获国家专利40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获国家级奖励6项,省级奖励3项。学科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科研活力,具备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神经内科下设神经内科门诊、急诊和3个专科病区(神内7病区、神内8病区、神经内科ICU)共4个护理单元,以及神经内科功能检查室(TCD、颈动脉彩超、肌电图、脑电图室、脑脊液实验室、眩晕治疗室和经颅磁刺激刺激室),共开放床位115张。在长期的临床与科研实践中逐步建成了8个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亚专科,包括神经重症亚专科、神经介入亚专科、脑血管病亚专科、周围神经病与肌肉疾病亚专科、神经遗传变性病亚专科、癫痫与睡眠障碍亚专科、神经感染与免疫病亚专科及神经心理与痴呆亚专科。各亚专科设置合理,神经遗传、周围神经和肌肉疾病、癫痫、神经感染、神经介入等方向整体技术居省内领先水平,承担了我省及周边地区大量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患者的诊治,在国内享有一定的声誉。
神经内科联合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骨科、小儿神经科、临床心理科、医学实验中心和临床药物实验中心等密切相关的学科,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整合各个学科的优势资源、协同合作,共同建设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的湘雅三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临床试验项目经验丰富,截止至2023年12月已承接临床试验项目30余项。
2、主要研究者介绍
江泓
职称职务: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湖南省芙蓉实验室副主任、神经退行性疾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所副所长。
专业方向:在神经变性疾病与遗传病(遗传性共济失调、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亨廷顿病、肌张力障碍、多系统萎缩等)的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聚焦于该类疾病的基因诊断与分子分型、致病基因与修饰基因、疾病风险模型与生物标志物、分子发病机制与临床转化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学术成绩: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Ataxia Global Initiative指导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兼神经遗传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兼神经遗传专委会副主委、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兼神经遗传学组组长等职。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Brain、Ageing Res Rev、Transl Neurodegener、Ann Neurol、Neurology、Mov Disord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86篇,总影响因子为432.1。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成果奖3项。获国内外发明专利6项。
临床试验经历:承担多项临床试验,如:“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成人受试者中评估Troriluzole的长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研究”、“一项评估 SLS-005(海藻糖注射液,90.5 MG/ML 用于静脉输注)治疗成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安全性和疗效的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研究”等。
张如旭
职称职务: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科室主任。
专业方向:1997年以来一直从事神经内科医学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周围神经病、神经系统遗传病和神经肌肉疾病,特别是腓骨肌萎缩症(CMT)数据库建设和病程管理、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性分析、新基因克隆和发病机制研究等。
学术成绩:美国迈阿密大学人类基因组学研究所、德国波恩大学神经生物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为国际周围神经病委员会(PNS)CMT基因组学工作组成员、亚太地区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委员会(AOINC )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遗传专委会委员、中国罕见病联盟神经系统罕见病专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审专家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课题13项、先后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湖南省卫生厅225人才工程、中南大学531人才工程,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和湖南省医学科技奖1项,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30篇,参编著作5部。
临床试验经历:承担临床试验10余项,如:“注射用重组人B 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一项继发于神经系统疾病的假性延髓情绪患者中评估MTS004的疗效和安全性”等。
宋治
职称职务: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病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专业方向:1990年起一直从事神经内科医学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疾病和癫痫,修订了脑室出血的评分标准(即修订的Graeb标准),建立了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预测方法,提出了脑室出血三级治疗方案;提出了构建脑卒中预警系统理论的“点线面体”预测方法学等;在癫痫研究领域,提出了应用避雷针原理进行“导法抗痫”及癫痫发病机制中的“抑制屏障突破机制”假说等。
学术成绩:曾任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抗癫痫协会首任会长,湖南省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癫痫专委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卒中学会副会长,政协湖南省十二届政协委员等,现任湖南省脑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癫痫中心主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其他省部级课题15余项,发表研究论文近150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获湖南省科技进步等奖7项,专利3项(发明专利1项),主编及参编著作8部。
临床试验经历:承担临床试验10余项,如:“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衡力®)用于预防性治疗成年慢性偏头痛”、“评价他克莫司胶囊用于激素疗效不充分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口服氯桂丁胺片添加治疗成人部分性癫痫发作”、“评价盐酸噻加宾片辅助治疗部分性癫痫发作”、“评价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
侯德仁
职称职务: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ICU主任。
专业方向: 2000年8月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重症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临床经验;每年都参加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研究生、8年制和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等不同层次的《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研究方向为老年性痴呆,重点在散发性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的研究。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神经心理及情感障碍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脑认知与健康分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会长;湖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神经心理学组组长、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学组副组长 。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重点研发项目及其他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研究论文近50篇,其中SCI收录15余篇;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临床试验经历:承担多项临床试验,如:“琥珀八氢氨吖啶片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剂量探索Ⅱ期临床试验”、“HRS-7450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单剂量递增Ib期临床试验” 等。
雷立芳
职称职务: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专业方向:2003年开始从事神经内科医学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遗传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治及规范化治疗等方面有多年临床经验。
学术成绩:2014年在本院开设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专家门诊,2022年作为负责人成立了中国帕金森病标准中心暨一站式诊疗中心,2015年和2018年分别获湖南省卫生厅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资助和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UCDavis医学中心及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湖南省神经科学学会理事,湖南省神经科学学会帕金森病与转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组副组长,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会脑疾病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调控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遗传分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委会委员湖南省首届高层次医药卫生骨干人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及其他省部级课题等课题,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至善领跑计划”人才。
临床试验经历:承担多项帕金森病相关药物临床试验,如:“评估酒石酸匹莫范色林胶囊治疗帕金森病精神病性症状”、“VG081821AC 片单药(不伴随服用左旋多巴)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等多项研究。
袁毅
职称职务: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介入亚专科主任。
专业方向:1993年起一直从事神经内科医学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在脑血管病临床研究及神经介入的诊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脑出血的微创治疗。目前科研重点: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神经介入的临床研究。
学术成绩: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学组第一届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湖南省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湖南省卒中学会副会长兼湖南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主编著作1部。
临床试验经历:承担多项临床试验,如:“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涂层颅内球囊扩张导管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优效检验临床试验”、“评价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的时间窗分层、随机、开放、阳性对照、多中心Ⅱa期临床研究”、“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等,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危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强化药物治疗研究(INSPIRES)”。
范学军
职称职务: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副主任。
专业方向:1993年起一直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头痛发生发作、治疗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学术成绩: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神经重症学组副组长;湖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委员会头痛学组委员,湖南省预防医学会脑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脑损伤评价质量控制中心委员;有3项省、卫生厅课题,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
临床试验经历:承担多项临床试验,如:“一项含开放标签治疗期的Fremanezumab每月或每季度皮下给药用于预防性治疗中国成人患者偏头痛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一项含开放标签期的Fremanezumab用于预防性治疗中国成人偏头痛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一项检验Fremanezumab是否可以有效缓解偏头痛的研究” 等。
朱海霞
职称职务: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专业方向:1996年起一直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神经感染与免疫。
学术成绩: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课题5项,主持湖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1项,科技计划项目一项,发表研究论文十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发明专利1项。
临床试验经历:承担和参与多项临床试验,如:“一项随机、开放、阳性对照、多中心、二阶段II期探索性临床研究评估JYP0061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急性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评估PXT3003治疗1A型腓骨肌萎缩症15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试验”、“一项在中国受试者中评价BHV3000用于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的多中心、开放、长期安全性研究”、“一项含开放标签治疗期的Fremanezumab每月或每季度皮下给药用于预防性治疗中国成人患者偏头痛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等。
谷绍娟
职称职务: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专业方向:2005年起一直从事神经内科医学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运动障碍性疾病和头痛。在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及原发性头痛的规范化治疗等方面有近20年临床经验。
学术成绩:现为湖南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协作组副组长;湖南省神经心理学组和康复协会委员。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湘雅三医院“125”人才计划、中南大学“531”人才工程及其他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10篇。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
临床试验经历:承担并参与多项临床试验,如:“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旨在评价沙芬酰胺作为辅助治疗,用于接受稳定剂量左旋多巴治疗的、出现运动波动的特发性帕金森病(PD)的中国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在中国受试者中评价 Rimegepant 预防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的3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评价口服 VG081821AC 片单药(不伴随服用左旋多巴)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 II 期临床试验”等。
陈茹
职称职务: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住培基地主管。
专业方向:长期从事脑血管疾病、眩晕、头痛的诊治工作。
学术成绩: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神经心理学组副主委,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眩晕/头晕协作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医学专业委员增补委员,湖南省康复学会脑功能检测与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脑血管疾病、眩晕、头痛的诊治工作。2018年开始负责神经内科眩晕诊疗室的工作。主持省级课题2项,近年来先后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相关研究领域发表国家级论文及SCI论著10余篇。
临床试验经历:作为Sub-I承担多项偏头痛相关临床试验,试验内容覆盖偏头痛急性期和预防性治疗,试验人群涉及成人及青少年偏头痛治疗,给药方式包括皮下,口服和鼻喷给药。项目举例:75mg Rimegepant 用于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的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评价Erenumab对偏头痛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含开放标签治疗期的 Fremanezumab 每月或每季度皮下给药用于预防性治疗中国成 人患者偏头痛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一项评估 Rimegepant 治疗 ≥ 6 岁至 < 18 岁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有或无先兆)的疗效和安全性的 III 期、多中心、随机、双盲、成组序贯、安慰剂对照研究;一项在亚洲成人中评估Zavegepant鼻腔给药 (IN) 用于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 III 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研究。